纯天然=无公害?“家养”的肉一定更好吗?
许多人看到“纯天然”“家养”等字眼就会将其与“无公害”等同起来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“中央社”报道,近日,加拿大一份最新研究发现,一包塑料茶包可能会释出数十亿、甚至上百亿颗塑料微粒,显著高于一个人全年估计摄取的微塑料数量,但迄今没有证据显示,摄取塑料微粒会对人类构成威胁。
据报道,加拿大马吉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,把塑料茶包浸入一杯几乎煮沸热水(摄氏95度),茶包会释出约116亿颗塑料微粒和31亿颗较小的奈米塑料微粒至杯中。
这个数量显著高于一个人全年估计摄取的微塑料数量。根据2019年稍早公布的研究内容,一般人每年吃下至少5万颗塑料微粒,同时吸入相同数量的微塑料。
据悉,这项研究刊登在《环境科学与科技期刊》上,研究人员测试蒙特娄商店和咖啡厅4种不同类型塑料商用茶包,把茶包打开,把茶袋清洗后浸入几乎沸腾的水中5分钟,再用电子显微镜和光谱仪进行分析。
根据这项研究显示,他们发现,单一茶袋释出超过116亿颗塑料微粒,“较先前其他食物的塑料负荷量高出好几个级数”。
报道称,大部分茶袋用天然纤维制成,但许多使用天然纤维制成茶包品牌仍使用塑料来封口。部分品牌茶袋已不用纸制,转而使用塑料,而这些塑料茶包正是研究人员测试对象。
塑料微粒是塑料的微小碎片,研究人员定义这些微塑料大小介于100奈米至5公厘之间,主要由塑料垃圾分解产生。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空气、土壤、河流和最深海沟发现塑料微粒踪迹,自来水、瓶装水、海鲜和啤酒中也能找到这些微塑料。研究人员2018年10月首度在全球不同区域数个国家的人类粪便样本中发现塑料微粒。
为了测试茶包释出塑料微粒的潜在毒性,这支加拿大研究团队把水蚤放入已受污染的水中,发现微塑料会影响这些水蚤的行为,且使他们出现发育畸形的情况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说法,迄今没有证据显示摄取塑料微粒会对人类构成威胁。不过,WHO指出,需要进行更多研究,以充分了解这些塑料如何扩散至环境中,以及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。
研究人员推测,这些茶包释出大量塑料微粒的原因,可能是这些塑料茶袋与沸水接触,即使是“食用等级”塑料加热至40摄氏度以上时,也可能分解或渗出有毒物质。
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1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消费日报网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。如转载,须注明“来源:消费日报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. 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消费日报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.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,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,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,会采取相应措施。
4.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、经由链接、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、信息或广告,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。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。
5.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,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,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。
6.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。
7. 联系邮箱:xfrbw218@163.com  电话:010-67637706
越来越多的咖啡店现在提供由竹纤维或玉米粉等所谓“天然”原料制成的随身咖啡杯,以作为一次性可替代杯子。其它餐具如盘子、碗也有这种替代趋势。然而,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,大多数此类一次性产品都包含...
近年来,在粤北一些乡村,各类“土榨”“现榨”的花生油备受城里人及游客追捧。自驾进山游玩,然后满载一后备厢的当地“原生态”蔬菜、花生油回城。但一些由小作坊所生产的“土榨纯正花生油”,是否就真的“原...
进入11月后,济南猪肉价格持续回落,农贸市场的平均肉价达到近40天最低的25.92元/斤,已经接近10月初的水平。超市平均肉价连续20天回落,但每斤仍在30元以上,比农贸市场降幅略小,市民对降价感受不明...